序言
心灵的挣扎不是一本消遣的书。
如果你已经有一段时间到书店找不到书买,你的精神非常饥渴,那么这本书有
一半可能是你要找的书。
如果你又是一个喜欢思索的人,对于人生、自然、宗教、社会、政治和情感的哲
理很有兴趣,而且对你已经熟悉的概念和答案不很满足,那么心灵的挣扎有可
能会满足你另外的一半。
心灵的挣扎虽然篇幅不大,但是涉及的范围很宽,而且在涉及的每一个领域中
都有自己的见解,引发读者去探索。进入作品,读者就会慢慢发现,作者不是立
足于社会的某一个利益团体的立场上,不是站在某一党派的立场上,不是纠缠
与个人历史得失的恩怨之中,更不是位居某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视线,去看待
和分析事情。整本书中作者努力不懈地在做一件事,就是以一个自然人的官象
和思维重新观察我们已司空见惯的事物,找到自己的位置。
虽然心灵的挣扎语言非常朴实,浅显易懂,但是它到达到思想的深度决不亚于
经院的理论著作,我相信大部分认真阅读过这本书后的读者都会同意这个结
论。另外心灵的挣扎的叙述力求一次到位, 不作进一步的发挥,可以说这是一
本只有骨骼,没有肉的书,它的很多题目都有发展成洋洋大文的潜能。
书的内容可以分为下面几类:
双体繁殖、新生命、人类的官能、五官语言、眼泪、天人永隔、生命和世界等是
在生命层次上对人的位置的讨论和认识。
有趣的是在新生命的探讨中得出了“人类的真理、道德、科学和宗教只对人类
本身有意义,不存在穿透所有生命形式的绝对真理。”的感悟。
在双体繁殖中从生命的延绵没有走永生,单体 或者三体的途径,而选择了双
体繁殖,不可自主的发出了“光线来处的那个超智慧力量的伟大和不可攀及”
的敬畏。
在五官语言的探索中指出了生命的COMMUNIACTION 中存在超语言、声音和视
觉的信息传达方式。
在生命和世界的探讨中,发现生命是一种创造,是生命创造带来了人类世界,
而不是世界产生生命。
书中不少文章探讨了宗教和上帝。恰如生命的动力、人类与神、我的上帝、科学
与宗教、智慧,真理和人生的美栖居在哪里、人之罪、孤儿等。
与通常的同类讨论不同,这里的讨论没有纠缠在宗教和上帝的真伪,或者哪一
个宗教和上帝更接近真理的老生常谈之中,而是将宗教和上帝看成人类生命的
属性。例如生命的动力中指出“只要人类的历史存在一天,上帝就会存在一天,
这是人类的属性决定的。” 和“对于信仰他的人,上帝与他同在,给他爱,关心
和希望,上帝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对于不信仰他的人,上帝确实是虚无飘渺,不
存在的。上帝不可能在这个星球上,他也不可能是一个人能想象的实体。在这
个星球上能够通向上帝的途径就是信仰者的心。”
文章同时强调了上帝的不可证明性,例如”科学与宗教中“科学始于足下,一步
一步地往前走,从科学的旅途向前望去,生命的谜远到毫无尽头。宗教始于无
穷远,除了心的信仰以外,找不到支持,而且不断被人类的骗子或者狂热者搞
得远离它的纯净。”和智慧,真理和人生的美栖居在哪里中所说的“信仰之为信
仰,就是不可证明而我相信的东东。有些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强求信仰者证明
自己的信仰存在,这就有些不讲道理,强人所难了”。
这些文章还用了大量篇幅论述人类对于上帝解释的急功近利和荒唐:人类与
神中说道“人要了解上帝并不比蚂蚁要想了解人类更有可能,用人类的智慧和
经验去描述或解说上帝很可能会得到可笑的结果。” 又如我的上帝中“在每一
个人的思想和辞典中上帝的涵义是不完全相同的,取决于这个人的状态和教
育,最常见的是,我对将来的希望,我死以后去天国的道路,我痛苦时精神上的
安慰。” 又如科学与宗教中“在宗教中,人们除了在天国的镜像中看到自己的
映像之外什么也没有见到。” 所有的这些文章都论述了人用自己的形象,思维
去代替上帝的荒唐:人类与神中进一步辩证到“ 如果上帝真的将所有的好事都
给基督教徒,将所有的坏事都给非基督教徒,那么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争着去当
基督教徒了。这时候上帝只有两种选释,一是接受所有的人,那么世界就变成
了只有好事的天堂,我们根本无法想象那个世界的样子。”以及“基督的故事,
人类的历史,以及我们每天的活动都在告诉我们,上帝如果不是在用一个人类
根本无法理解的逻辑在干预人类的活动,就是根本未曾干预过人类生活。” 我
的上帝中还写道“如果上帝与人类各占据可知和不可知的一方,那么这两个领
域也是可以相安无事的。但是占据可知一方的人类总是想侵犯上帝的领域,自
己变成上帝,……”, 这无疑是人类宗教的悲哀。
作者在我的上帝中阐明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作为人类中谦卑的一员,我愿意
相信和希望在人类之外,有一个威严,慈爱,无所不能的父亲在时刻注视着我
们,但是我不会接受人类中的任何一员自称上帝或者上帝的信使。”
可能占文章必例最大的是从人类层次上对真理,美和智慧的探索,以至这里我
们不得不将它们再分成几个小类:人类本质的、哲理的、人类感情的、和社会
的。
写人类本质的有永恒黑暗、母亲的母亲、不可超越的界限、生存死亡性快感和
解脱、生命无价、扛起命运、生命只属于现在、大自然母亲等。
在永恒黑暗和母亲的母亲中我写道“光明有如一粟,黑暗有如大海。光明反映
的只是宇宙在特定官象中的一个侧面,而黑暗才是那绝高智慧和秘密的所
在。” “一切智慧、痛苦、希望、欢乐、野心,信仰以及力量都会泯灭在夜的深
沉之中。在黑夜的前面,光明和白天是多么短暂。” 和“我们不应害怕黑暗,
我们的一切幽怨仇恨、差别、荣华、权势、创造,都会在那里归一,在那里我们
会融合成一个实体。”
在差不多所有的哲人,思想家,诗人都只将目光和思维停留在光明中,心灵的
挣扎对于黑暗的认识无疑为喜欢思索的读者打开了一闩深邃的巨门。
不可超越的界限、生存死亡性快感和解脱是两篇比较深的文章,它们讨论了:
“在各种概念之中,死亡和终极真理是上帝让人看到的最高智慧,它是上帝设
定的人们不可逾越也不能逾越的界限。在死亡和终极真理这样伟大的智慧中,
人们只有透过它的表层的负面意义,才能感悟到它是人类生存中的脊梁。抽
去这个脊梁,人类生存就无法站立了。” “如果人们逾越了死亡,那么社会、
家庭、道德、哲理、劳动、知识的全部大厦都会崩塌,人类将变成宇宙中一个
没有目标,没有思维,没有活动,没有终结的怪物,除非上帝能够为这个怪物
设定一个新的生存伦理系统。”
文章并且认为死亡并不完全是一种终结,也可以认知为一种解脱:“死亡是我
的消失,是向着灭寂状态回归。死亡除了伴随着自我消灭的悲哀和回归万劫
不复混沌的恐惧以外(贵族享受的终止),还意味着身体内所有繁重劳动的彻
底停息 (工人的解放)。所以死亡在这里可以更确切地被叫为解脱。人们在死
亡的那一霎那,这种与生俱来的未停息过的工作一旦停止,一种令人战栗的
轻松会以无比快乐的感觉流过生命的最后意识。所以死亡是悲哀、恐惧、又是
快乐。”
同时死亡的正面意义还在于“死亡只是个体生命的消灭,整体的生命却在个
体的消灭中追求永生。生由死亡而来,又向着死亡而去,在死亡中重建新生,
以追求永生。”
论述死亡的伟大和它对于人类的举足轻重,是逆反人的感情和不愉快的。但
是人类真正深刻和严肃的思想离开了死亡,就只能在生命已经为你准备和设
计的盛宴中兜圈子。
生命无价、生命只属于现在、大自然母亲是我钟爱的三篇小文。生命无价批
判了鼓吹献身的道德,批判了用信仰,真理和国家鼓励献身的压力,提出了
“人啊,请珍惜你自己的生命。面对懦夫、怕死、自私、不道德、不爱国、不爱
上帝的种种压力和欺骗,请勇敢地保卫自己的生命。”的警句。扛起命运是生
命无价的延续,它歌颂了生命的伟大超越了人类伦理系统创造的任何观念和
虚荣:“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扛起命运的农民、母亲、犯人、穷人、病人、丑
女,和一个国王、明星、富翁、美女、伟人一样尊严。一个扛起命运的蚂蚁和
一个扛起命运的大象一样伟大。”
生命只属于现在论述了过去和将来的虚幻性:“人的生命只属于现在。过去
是已经不能再来的现在,将来是尚未发生的现在,它们都不具现实性,是人
类观念中的属性。” 和“除了现在,人一无所有,生命只属于现在”。
当我写完大自然母亲中“大自然的伟大正在于她以无比广阔的胸怀,接受她
的儿女对她表达的各种方式的爱,理解和愿望。但是请记住,每个人只能得
到大自然母亲的一滴。如果有一个人想独占大自然母亲的爱,认为只有他自
己的爱,理解和愿望是对的,那么他错了,因为在我们无比深邃无比广袤的
大自然母亲之下,我们所有的人加在一起都很渺小,没有一个人能独占和包
罗我们的母亲。”的时候,我已经明白它应该是心灵的挣扎的最后一篇文章,
因为它清楚地表达了,本书也只是大自然母亲的一滴,在大自然母亲的胸怀
之中, 我一定会得到她的眷爱,但我只能是她的一滴。
探索人类哲理的有:智慧,真理和人生的美栖居在哪里、人类的痛苦、真与
假、信仰、两分法思维。
智慧,真理和人生的美栖居在哪里并不是人人都喜欢读的文章,发布后点击
从来不高。但是喜欢它的人却尤于我的其它任何文章,有一个读者写道:“真
正了不起的篇章,所有中国人都应该一读。”,这可能有些过誉,但是真实反
映了部分读者的心情。
真与假与信仰虽然表达方法不同,但是强调了同一主题。在信仰中我写道:
“问题的本质永远不在于我们有什么信仰,或者没有什么信仰,也不在于我
们有的信仰是对是错。问题的本质在于我们只有选择自己的信仰和无信仰的
权利,我们没有不允许别人选择自己信仰的权利,……” 在真和假中我进一步
写道:“真与假,对与错都是相对的人的主观意识,但是任何将真和对绝对化,
并无限推断的意图,行为都会对人类造成比真与假,对与错本身意义严重得
多的危害。”。我觉得这个认识对喜欢和习惯将自己看成真理化身的中国学者
具有特别意义,记得一个颇为有名的博客XX先生读后惊呼,这个认识好像将
我们带到中国问题症结的边缘了
两分法思维是一篇针对中国目前主流思想方法写的文章,文章指出:“二分
法的一些经典划分方法,已经被根深蒂固,无师自通地栽植在中国人,甚至
底层老百姓的心中,那就是不自觉地和迫不及待地将看到的政治观点、思想、
和人贴上左右派、激进派与温和派、拥共派与反共派等等标签。这种标签的直
接后果是使复杂的社会研究、思想探索、丰富的人性都被简单化成单调的现
有的政治框架和概念。在这种霸道的划分下,一切都被自然而然地引入强烈
和温和、左和右、进步和落后、光明和黑暗、正和邪、好人和坏人斗争的轨道。
而真正丰富的新思想在这些经典分类的主流意识的压制下,失去了萌生的气
候和土壤。”,它对中国文人和思想界的启发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论述人类感情的文章有:爱的度量;思念过去;浮名、爱与恨、孤独、洋娃娃为
谁美、怀念父母、离别、茫茫天地、盲人世界的美、欢乐的母亲等。
与一般文学作品不同,心灵的挣扎强调人类感情的思辩性质尤于对于感情本
身的描述。例如爱的度量中“爱的度量基于奉献甚于获得。你最爱的人是你为
之操劳最多的人,而不是你由之得到最多的人。” 爱与恨中“爱与恨是一个镜
子的两面,它们往往如此接近,以至于很难看它们在何处分界。” 洋娃娃为谁
美中“没有用艰苦的劳动和彻心的痛苦洗刷过的快乐和幸福就象肥皂泡,美丽
但没有份量,只有从痛苦和艰难中升华的快乐才是最高的快乐。” 盲人世界的
美中“有很多事像盲人一样看不透它更好一些,更不应去占有它。就像天上飞
的风筝和鸟,在天空的阳光和风中,自由、悠扬、美丽。一旦你拥有了它,在你
的笼子或者书房中挂着,它就失去了它的美和对你的吸引。”欢乐的母亲中的
“痛苦实在是人类的财富,它是智慧的源泉,欢乐的母亲。”等等。将痛苦和磨
难看成人类的财富,大部分人与之失之交臂的认识是始终贯穿全书的基本思
想。
对社会组织的思考是心灵的挣扎中另外一个类别,涉及的文章有专制无为民
主、我们在自己里度过一生、现代人被绑在一起、离野性远去。像对人类的感
情的思辩一样,心灵的挣扎在思索社会组织时不侧重于社会的政治性质,而
注重组织方法的人文实质。例如专制无为民主中的“民主政体的实质是视官员
为潜在的最大社会破坏力,法律的制定和政体的组成主要用来制约官员滥用
权力和保护弱小民众。”和“人们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年代,走过了曲折的摸索
道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认识到社会组织中最大的敌人是社会的官员,最
可怜的是被社会压到底层的人。”
在我们在自己里度过一生和现代人被绑在一起二篇文章中强调了现代社会组
织方法造成人与自然的隔离和人综合能力退化的趋向。离野性远去则直接质
疑现代生活方式造成的使人类“太正、太规格而失去了人的野性、自然性、……”。
论述道德的文章有从道德高峰到全面反叛、道德与行为在中国分裂、希望的太
阳、人贱心不贱 身贵人不贵。与书中其它文章的风格不同,这几篇文章都不是
讨论抽象的道德概念,而是比较务实的。具体说它们针对的是中国的道德,尤其
是中国道德的现状。从道德高峰到全面反叛认为“专制社会和人类的理想社会
要求更高尚的道德,极端高尚的道德很可能会打破平等的原则,使社会失去平
衡。” 和“要求人牺牲自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其结果使人之间的平衡杠杆
变得非常倾斜,一部分人只能牺牲自己,专门利人,而另一部分人专门得利。因
此高尚的道德很容易被政治家、统治者、宗教、和团体利用去维持不平等的体
制。” 个人相信这个认识对于中国的大部分文人来说都具有思考价值。
道德与行为在中国分裂则提出了中国“尽管大家都在腐败,而且都有他们正当
的理由和苦衷,但是不管是贪官,是老百姓,都不喜欢你说他们腐败。会议上、
报纸上、书本上他们都喜欢自己被描写成像雷锋,孔夫子那样的圣人。看到自己
的名字与这些崇高的词连在一起,他们心里美滋滋的,根本不在乎那里描写的
根本不是他们本人,而只是根据道德教条编造的千篇一律的故事。” 和 “中国
的国家历史,个人传记就这样被这些可畏的道德教条吞噬了。真正的历史和有
血有肉的生命躲藏和压抑在森严的道德庙堂之下,从来不得, 或者不愿见以天
日,随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江之水,淘淘而去。”的令人深思的荒唐现象。
希望的太阳将所有的政治问题的出路简化成一个道德问题:“如果有一天,中国
的有权人,有钱人和人上人,在春风得意,光宗耀祖的时候,仍能克制自己,夹
着尾巴做人,以平和、宽容、仁慈、慷慨、博爱去善待与自己政见不同的人、宗
教信仰不同的人、穷人、没有受到教育的人、残废人、有历史问题的人、出身不
好的人、有罪的人、那么中国希望的太阳才真正升起来了。” 这个观点在人贱
心不贱 身贵人不贵中以自省的方式中得到更明洁的表达:“就人贱则心不贱,
身贵则人不贵二者相比,后者更难达到。就我一生来说,在处于逆境的时候,人
贱则心远贱还勉可及格。但是在后来稍有发达的时候,得意之色溢于言表,今
天回忆起来自觉懊悔羞愧。”
涉及文学的文章有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文学的没落。前者指出高行建先生所以
比同代中国人先行,是因为 “在“一个人的圣经” 和“灵山”中,高行建表现出
来的对自己的诚实,对这荒唐历史的无奈,以及他为了脱离中国习俗世袭观点,
脱离官话系统和思想方法所做的顽强努力,会使每一个曾经生活在系统中苦苦
努力至今无法完全摆脱的人肃然起敬。高行建找到了自我,归真为一个平凡而
又真实的人。”
从一个制度下扭曲的人变回自然人有多难?这对于一拿起笔来就不由自主的
重复起中国八卦和好人坏人故事的人是非常难以懂得的。
在中国文学的没落中笔者进一步指出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学从陈独秀的“推倒
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
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
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开始起步,经过一百年的变迁,至二十一世纪初期,已
经完全脱离了对人性的思考,对民族苦难的关注,对时代风云变幻的记载,变
成了政治宣传工具,变成了追求商业价值的胡编乱造,堕落成权势和钱财的二
奶。
与中国关系比较密切的文章有深远的影响、原子弹与中国、智慧力量平衡、文
革与人性、可悲的一代人、CRUISE拾零、恨战友超过敌人、在异国的路上、趣
谈民族梦和官笼罩的故乡。
由原子弹与中国引发的网络辩论而写的智慧力量平衡是一篇值得一提的文章。
这篇文章论述了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力量、自私、贪婪与智慧,道德和理性的平
衡。虽然在大部分时候 “人类历史中,暴力、贪婪和自私在主宰着进程,但是
人们的智慧、道德和理性没有死去,──”,它们“静静地在深层等待,等着一个
人,一个时机,来制约那个像野马一样走得太远的人类本性。”, 而一旦它来
到时, “这就象大自然一样伟大,当满山的树林被天火烧毁的时候,你能理解
大自然的爱吗?”。 这篇文章以诗的热情歌颂了在历史进程中, 顽强地制约
和平衡着在大部分时间主宰着历史的力量、自私、贪婪的人类的智慧,道德和
理性。
对于曾经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的文革,心灵的挣扎没有兴趣纠缠到各派系的正
确和错误,甚至毛泽东的个人责任上面去。这些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就像过
眼烟云,不久就散去了。但是在文革中显示的中国人性,却永远不会过去,在
适当的气候下,它们又会卷土重来。 对于这一点,文革与人性一文写道“人对
于别人的伤痛、迫害、惨死无动于衷,而对于自己的痛苦不能忘怀。现代文明
与专制可能就在这里分野。现代文明认识到如果不保护别人的权利,那么也
就失去自己的权利。对于别人来说,我永远是他。只有保护他,才保护了我。”,
如果这一点中国人永远搞不清楚,一提文革, 就是当权派对,毛派或者造反
派对、或者人民对,吵闹不清,那么文革付的惨重的学费,对于中国人是白付
了。
趣谈民族梦和官笼罩的故乡是二篇可读性较强的文章。趣谈民族梦以幽默和
调侃的笔法探索了中国的民族性格;官笼罩的故乡讨论了在中国社会起着决
定影响的官文化,文章沉痛地写道“人人皆尧舜,并非喜讯,因为皇帝只一个,
尧舜之争就永无宁日了。藏龙卧虎的姜子牙,刘伯温太多,也决非好事,官少
民多,高位之争也就难免了。虽说尧舜和政治家都是要救国救民的,但是人人
都要救别人,谁也不肯被救时,国也就无宁日了。所以为官者,既风光,又荣
华,但是却是宴息难宁,成天得捉摸着不被同僚、下属、上司陷害的良策。周
围全是一张张窥视欲取而代之的笑脸,怒脸和不动声色的脸,一不小心,就要
翻船。轻者革职,重者抄家入狱,丢命,在古代甚至满门抄斩。中国的仕途充满
凶险和惊涛骇浪啊!”。
在异国的路上写出了飘零在海外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戒备。CRUISE拾零写
了中现代家庭由于旧的男女道德体制被打倒, 而新的所谓男女平等口号的粗
糙而造成家庭伦理系统的真空所带来的普遍危机、恨战友超过敌人以调侃的
方式写了中国人际关系的荒唐:“中国人的普遍的情结是,一旦闹翻,他们恨战
友、同事、家人、叛徒、朋友、家奴超过敌人。可是与战友、同事、家人、亲人、
朋友、家奴相处的时间和机会又这么多,所以闹翻的可能远远超过敌人。为长
远计,中国人成就一个实业,革一个命,组一个家庭的一开始,就要做好反目
成仇的准备。如果对方期望值愈高,就愈有威胁,愈危险,一旦闹翻,恨也就愈
深。
用诗人的语言说:
蜜月已经开始了,仇恨还会远吗?(^o^)”。
这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新问题。
爱国和威胁揭示的是同一主题:“人类的最大威胁并不在于人的本性自私、原
罪或者贪婪,而是在于人们保卫真理、道德、上帝、国家、或者解放人类时的排
他性和狂热。” 并且呼吁“人类的历史如果有一个终点的话,这个终点除了来
自自然的灾难以外,最大的可能就是来自保卫真理、道德、上帝、国家、或者解
放人类的互相残杀。”, 所以“人们最应该警惕的是狂热的英雄、传教士、思想
家、政治家、导师、而不是监牢里的刑事犯人。”
从脆弱到成熟到孤独,生命旋律与错位,音乐、酒和孤独 可为一组文章, 写
的是生命的节奏:“人的一生和大自然的演变就像一支神圣、庄严、崇高的交响
曲。每一阶段有着不同的旋律,奏鸣着生死存亡,衰老变化的至高哲理。” 。在
音乐、酒和孤独 中文章深刻地指出“从童年的精灵,到老人的孤独,是一条漫
长的路。毕人之一生,包罗了万象,很多现在吐弃的,对立的思想,在人生不同
的阶段都存在过,经历过。”
最后想提一下天理的报复,这篇令人读了如鲠在喉的小文揭示的道理决不是耸
人听闻:“天理报复,不是指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政权、一个国家做了坏事,
甚至罪行后的直接报应。而是指一个民族长期作孽多端,破坏了法律和道德,日
积月累,也许经过几个君主,也许经过几个时代,改变了一个民族的民风和本
性。这个民族不再诚实,不再有信仰,不再相信道德和法律,而从本性上变成腐
化、欺骗、惟利是图、残忍、只崇拜谎言和强权的时候,这个民族将面临着血流
成河,甚至自我毁灭危险的大自然惩罚。” ,和“天理报复比人的报复更惨烈,
它就像今天中国正在受到的气候变迁和土地河流污染干裂的惩罚一样令人无
奈。而人性的天理报复要比自然现象的天理报复来得更为缓慢,因为它需要长
年累月人们不断吞噬冤屈、遗忘冤屈、害怕邪恶、不相信正义、不相信道德、不
相信法律、承认邪恶、最后崇拜谎言、崇拜欺骗、崇拜强权:使人的本性在潜移
默化中变成一个新物种,就像从一个鹿群变成一个狼群。到了那一天,这个民
族会比气候变迁、土地干裂、和河流酱化更令人绝望,因为那时人变迁了,干裂
了,酱化了,人已经不是人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这番话如果作为警言,被人们记住,是不会多余的。
希望这个超长的序言对于读者理解本书有帮助。
|
心的挣扎
汪士慎画 |
晨露集
|
梦故乡
|
自勉
|
思念过去
|
爱的度量
|
浮名
|
爱国
|
深远的影响
|
诺贝尔文学奖
|
孤儿
|
皱纹
|
人类的痛苦
|
月光的晚上
----- 一生唯有影相随
|
殉葬人
|
天人永隔
|
孤独
|
做人难
|
眼泪
|
月光下的田野
|
欢乐的母亲
|
人类与神
|
诗意
|
茫茫天地
|
受苦或享受
|
真正的家
|
威胁
|
我的上帝
|
双体繁殖
|
新生命
|
怀念父母
|
原子弹与国家
|
智慧,道德和理性在人类历史中对力量,竞争和利益的平衡
与吴了一,寒竹先生就“原子弹与国家”一文讨论的商榷 感谢寒竹先生的评论将我引入更深刻的思考,寒竹先生说;给格博 参考意见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今天国际社会并没有真正的民主平 等可言,国际冲突的最终解决,不是靠说理,而是靠实力。切不可以 仅仅用理想或道德来理解国际事务。很多时候,善良的愿望是无法 和强力相抗衡的。
|
专制无为民主
|
为什么
|
永恒的黑暗
|
人之罪
|
爱与恨
|
人类的官能
|
生命的动力
|
文革与人性
|
科学与宗教
|
离别
|
母亲的母亲
|
五官语言
|
从道德的高峰到全面反叛
|
道德与行为在中国的分裂
|
生命和世界
|
饥饿的眼睛
|
洋娃娃为谁美
|
可悲的一代人
|
希望的太阳
|
CRUISE 拾零
|
由两件小事去理解中东民族的困惑
|
中国人恨战友,同事,家人,叛徒,朋友超过敌人
|
学问
|
真与假
|
生命无价
|
信仰
|
我们在自己里度过一生
|
诗
|
重读爱因斯坦的“ 我的信仰”
|
中国文学的没落
|
妓女
|
从脆弱到成熟,到孤独
|
盲人世界的美
|
天理的报复
|
现代人被紧紧地绑在一起
|
生命旋律与生命旋律的错位
|
海鸥
|
离野性远去
|
夕阳中沉思的狮子
|
在异国它乡的路上遇到陌生的中国人
|
趣谈动物精神与民族梦
|
再见了,被官欲官势官斗笼罩的故乡
|
两分法思维是中国思想叶子的茎和枝
|
人贱心不贱 身贵人不贵
|
不可超越的界限
|
生存, 死亡, 性快感和解脱
|
扛起命运
|
音乐,酒和孤独━━━━━人生最后的驿站
|
智慧, 真理和人生的美栖居在哪里?
|
秋日驾车上山
|
异国黄昏的歌声
|
仲夏话炎凉
|
生命只属于现在
|
大自然母亲
|